|
今天是加拿大建国141年国庆日(Canada Day),举国同庆,放假一天。(按:本文写于2008年7月1日)
下午三点多,正是太阳当空舞之时,我们来到尼亚加拉峡谷。Parkway上风景秀丽,凉风习习,蓝蓝的天上白云飘,地上汽车排队跑。峡谷是这条56公里长的parkway上众多景点之一,它周围的景点包括:北美最大的印第安部落图腾公园(Totem Park)、漩涡(Whirl Pool)以及一个野餐公园。
图腾公园里竖立着各种各样图腾柱。它们已然不是纯粹印第安原住民的作品,而是近些年仿造的艺术品。我在ESL(English as second language)学校一位韩国同学的哥哥,Frank Kim,就是这些图腾柱雕刻的艺术家,他还在网上提供雕刻基本技法的视频演示。由于这公园要收门票,我们便没有入内,只在外围远观。我透过篱笆拍了些图腾柱的背影照,也算是到此一游吧。
野餐公园的名字叫Wintergreen Flats,它是由一块巨石组成的。说起它的由来还与瀑布有关。大约4亿年前,这里是一片汪洋大海,石灰岩慢慢形成,达到24米厚。大约7000年前,安大略湖(Lake Ontario,也叫Lake Iroquois)比现在水面高出40多米,瀑布当时也在这个位置。瀑布强大的冲击力将这块岩石一分为二,更高更细的西岸属于加拿大,其余部分则属于美国,中间还有一个细长的小岛,成为这次侵蚀的残骸。就这样形成一个小峡谷,后来除安大略湖之外的四大湖区都通过这个水道将水排入海里,峡谷猛地就扩大了,形成了今天的样子。加拿大这部分的岩石就形成了一个平台,称为Wintergreen Flats,每年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来野炊。
野炊完毕,大家就顺着一个铁架梯子爬下悬崖,去峡谷中探险。悬崖差不多高二三十米,据说有人在此攀岩,不过今天我们并未看到攀岩的勇士。只在一个小石块前听到一个老外在跟同伴描述他上次在这里攀岩的情形。峡谷中没有明显的官方标记,只有一些户外爱好者在树上或石头上画了一朵花的模样,指明方向。如果没有这些标记,很多人可能都会迷失在这片树林和岩石区中。这片树林现在已经成为一个保护区,禁止砍伐,花也禁止采摘,但在一个多世纪之前,那些参天大树们可没能像今天那般幸运。一个叫Foster的人在这里建立了一个伐木厂,然后将圆木顺流而下,运送到Queenston等地。他将峡谷下面的平台命名为Foster’s Flats,此名至今沿用。
1894年,加拿大政府成立维多利亚女王公园管理委员会,决定在沿河区域修建公园路,并在路两旁修缮各处景点,作为游人玩赏之地。他们从Foster手上取得对这块地的使用权,建立了野餐公园。但那时候,除了少数勇士之外,没人敢顺着那么高的岩石攀爬下去探险。为了给游人提供方便,管委会通过一项决议,准备在峡谷下面沿河修建一条铁路。但很快就遭到了自然爱好者的反对,他们一致同意不采取任何行动才是峡谷之幸,尽管如此,铁路还是沿着河岸开了进来。游人自助在河岸上建起了一些木屋,以便野餐和避雨。
峡谷开放之前,传说这里埋藏着10万美元的黄金。谣言越传越真实,最终在1892年6月8日这天,峡谷迎来了三位来自密歇根州Saginaw的美国佬。他们在此神秘行动,有人看见他们经常细细查看地图,然后迅速闯出一条前往Froster Flats的路。当时他们住在the Prospect House的旅馆里。一天,当他们不在房间的时候,有人破门而入,发现他们不像是纯粹的游客,而且在房间里还找到五十个硕大的袋子。他们在这里努力了四周,真到了掘地三尺的地步,结果一无所获。事实上,这些岩石上堆积的薄土层都被他们翻了个遍,在方圆一亩的土地上挖了1.5米深。他们带着失望的心情离开了,离开前,他们神神秘秘地把这消息告诉旅馆老板,旅馆老板接过前辈的铲子,前赴后继,又进行了一番大扫荡,也是徒劳无功。
阳光透过树缝,照在我们幸福的脸上。多数时间我们的脸都望向地面,当然我们不是来这里掘金的,我们也不是来这里辨认那些几千年前的古植物的,偶尔我们会看看岩石上的洞穴或图案,但我们更关心的是崎岖的路面是否安全,地上有没有昆虫或爬行动物出没。据称直到1959年,这里曾经数目庞大的响尾蛇就慢慢地淡出人们的视野了。这些著名的响尾蛇赢得了一个非常高的声望,因为它们导致了一项跨国大桥的建设计划被撤消。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家美国公司提议在此峡谷建造一座连接美加两国的跨国大桥。这项提议在纽约州被审核通过,可是在参议院讨论时遭扼杀。原因竟然是有议员认为响尾蛇会沿着大桥进入美国境内。半个多世纪后,响尾蛇消失了,不知它们是否为了抗议那位议员荒谬的理论。如今,在尼亚加拉河上已经建起了许多跨国大桥,唯独缺少峡谷这座。
上世纪30年代后,铁路停止了运营,多数游客乘摩托车或汽车来到此处。可惜丛深无处觅,很多游客都无法找到通往峡谷的入口。1951年,公园管委会便在Wintergreen Flats旁边建起那座钢构扶梯。钢梯旁边一块巨石凌空倒挂着,像古罗马圆形竞技场,也可能随时会裂开坠下山崖。1959年管委会决定将它削去一角,随着一声巨响,这块存在了7000年之久的巨石东南角就被爆除了。这一伟大壮举被称为“Stern of the Great Eastern”。现在悬崖安全了,但失去了刺激的悬崖也就失去了它真正的魅力所在。
1971年,山谷中的最后一座木屋被焚毁,野餐桌的木板也被卸了下来,做成篱笆,晚上禁止游人入内。我们顺着蜿蜒的小路一直走到河边。河中水流湍急,以40公里的时速冲击着河床上的礁石。我们或坐或趴在岩石上,享受着阳光河岸的生活。这里或许就是当年Lalawala号游轮触礁烟囱倒塌之处吧。现在每隔几分钟,就有一艘载满乘客的游艇在这里冲浪。他们在急流中关掉引擎,让巨浪扑向小艇,然后小艇逆流而下,惹来乘客一声声惊恐的叫喊声。看着小艇在浪潮中载浮载沉,忽高忽低,我突然想起人的命运或许也是如此。关于这方面的思索我从小时候就开始了,那时看到溪里流淌着的落花或落叶,我都会想象它们的前方究竟在哪里,尤其是一些被困在漩涡或被搁浅在岸上的那些小叶片们。1975年4月,一个父亲带着女儿在这些礁石上看风景,不曾注意脚下的水已经慢慢地漫上来了,他们被困在孤石上。后来警方派人游泳出去,扔绳子给他们,还派了一架直升机增援,最终将他们搭救出来。但也有不幸落水者,他们从湿滑的礁石上落水,被巨浪卷到漩涡中去。所以时常有人提醒,峡谷这部分的河水必须得到足够的尊重。
顺着水流往下走一点点,就到了漩涡了。整条尼亚加拉河在这里绕一圈,然后转个90度的大弯,再堂堂溪水出前村。在漩涡的上空,一条缆道飞架南北。缆车旧名为西班牙缆车,是1913年由一个西班牙的财团经营的。但在Whirl Pool这里却有另一个颇具讽刺意味的版本:这里很多讲西班牙语的人,他们不远千里不怕万难希望进入美国境内。整条尼亚加拉河都是美加遥望的,只有在Whirl Pool例外。漩涡形成一个小湖,湍急的流水在这里回旋一下再流出去,这就容易造成错觉,感觉对岸像是美国的边境。事实上,这整个小湖仍属于加拿大,搭建在小池上方的缆车自然也是从加拿大开到加拿大了。一些西班牙语国家的人希望偷渡美国,哪怕是看一眼美国也好,所以很轻易就上了缆车老板的当。
享受完这湖光山色的美景后,我们开始往回走。返回的途中由于没有明确的目标,我们很快就发现自己迷失在参天树林之中,几经寻访探路才找到来时路。 |
|